峡谷春茶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茶与文化 茶史探源 茶人茶事 茶俗茶道 茶叶知识 茶叶技术 茶业百科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地 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电 话:0793-7335858
手 机:18970328928
 
峡谷春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详细信息

对茶文化谈点看法

【作者/来自】网站管理员 【发表时间】2016/10/29 【点击次数】3331

对茶文化谈点看法
婺源峡谷春茶网;2016.10.29
文/朱德馨

茶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茶文化指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专指精神文化部分,即人类在使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茶文化包含以品茶艺术为主要表现的饮茶之道以及与茶事相关的以文化为表现的社会现象。茶道的特征是“静、和、雅”。静是茶之性,和是茶之魂,雅是茶之韵。

要做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广义的茶文化,即编写《婺源茶文化》。从茶叶起源、栽培、产制、品类、品牌、产量、流通、税赋、民间信贷到经济效益等物质方面的社会现象,包括品种选育、茶园改造、采摘方法、品牌开发,制茶方面从手工到水动、机动、电动机械的科研成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婺源的茶机制造很有名气,要收集历史资料。由茶事衍生的婺源茶俗、茶会、茶田、茶亭、茶联、茶诗、故事、广告语、字号、招牌等文化现象都富有地方特色,目前大多淡出历史,亟需找回记忆,搜集整理。
    二是狭义的茶文化,即是创新表现茶道精神的茶艺。婺源茶道壶泡法的“农家茶”、盖碗泡法的“文士茶”和“富士茶”,1991年8月在南昌“首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表演获得成功,得到中外专家的好评。继于1994年在“首届囯际茶文化节”上表演,受到茶艺界的关注并得到推广,被一些茶艺队引为保留节目。尤其是“农家茶”、“文士茶” 极富特色,广受欢迎,长演不衰。当今社会生存竞争激烈,但有时也要放松自己。还有一部分从岗位上退下来追求生活情趣的人群,需要悠闲,品茶论道成为一种时尚,因此,茶艺表演的前景一直看好。随着名优茶品类的开发,器具的多样化,社会各群体精神境界追求意念的提高,茶艺表演应适应社会,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如茶道表演过程中的道具、花艺、香艺的创意,丝竹、歌舞的烘托和书画背景的文艺渲染,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融入朱子文化以提高品位。是否还可以插入一些称呼、对白等方言补充解说而增加趣味性。
    个人的参与  我是在不自觉中参与茶文化的。1966年下半年“社教”期间,全县在源头开万亩茶山,受万余人大会战场面的感动,11月13日写了一首诗:
万千铁手舞锄镰,雨里风中战自然。
十月寒天挥热汗,荒山万亩变茶园。
    23年后的1989年6月,茶叶局、茶叶公司向县诗词学会介绍婺源茶叶的发展形势,邀请诗友创作茶诗在《虹井》诗词辟“咏婺绿”专版,我于7月2号写了一首《颂婺绿》的七律:
山川灵气得天然,自古名茶出婺源。
陆羽精研经载早,朱熹细品学通玄。
曾蒙厚遇都中誉,久获殊荣海外传。
改革十年迈新步,翻番发展喜空前。
    后来,这批茶诗在1992年《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第四期发表。从此,我与《中国茶文化》刊物及主编、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发表的作品有:专题文章3篇  《婺源茶商俞仰清》、《方根源与大叶苦丁茶》、《大叶苦丁茶——新世纪的饮品》。后一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上了《国际论文网》,并被邀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98中国国际茶文化理论研讨会”( 未赴)。涉茶诗词联多种  先后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发表《颂婺绿》、咏《梨园茶》、《桂花树底茶》、《兰花茶》、《大叶苦丁茶》等诗词数十首,茶联十多副。为“婺源茶文化节”、 茶博府、 金山茶场、丫玉茶行撰联十余副。部分茶诗收入《中国茶叶艺文丛书“茶吟遣兴”》。
    2004年陈文华教授来上晓起创建“中国茶文化第一村”后,先后邀请举办诗会活动10次,诗友先后创作诗词近200首。2011年受陈教授委托,编辑出版了《上晓起吟唱集》并为之作序。
    去年曾受托为茶业局收集过一些本土的茶诗、茶联等原创作品。
其实,有些热心茶文化的社会人士就在我们心边。如任过江湾、秋口、大畈几任茶站站长的方振川先生,已故的婺源茶厂核算员王广彬先生,都对婺源的茶文化有所研究,创作和发表过不少作品,我能做到的只是尽些义务,搜集整理一部分茶文化方面的诗词联作品。(2013年12月19日)

68.4K
关闭

向上
版权所有:婺源县峡谷春茶厂 备案号:赣ICP备14009322号-2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源村 /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新街[中国邮政]斜对面
手机:18970328928 电话:0793-7335858